黄精的故事
在《本草纲目》草部,李时珍给我们介绍了这样一个故事:临川一富户人家的婢女,因不堪忍受主人虐待,逃入深山之中。又饿又累,久久坐在山溪边。她发现身边有一株野草,枝叶嫩绿可爱,即拔起放在水里洗净泥土,然后连根带叶把这草吃完了。她觉得味道很美,于是又拔了许多这种草,饱餐了一顿。后来,她在山中就以此草充饥。过了一段时间,渐渐觉得自己的身体变得轻捷健壮了。
她每晚在一棵大树下歇息,有一天夜晚,睡梦中忽然听到有野兽在草林中走动,她以为是老虎,很害怕,便想上树躲避,正想着,身体不觉已靠在大树梢上了。等到拂晓想着应该从树上爬下来,忽然身体轻飘飘落地了。就这样,她想到哪里,身体便飘然而去,往来自如,像飞鸟一样从这一山顶飘到另一山顶。几年以后,这富户人家的一个仆人进山砍柴发现了她,便回去禀报了主人,主人立即派人捕捉,可是无法捉到。有一天遇到她在一绝壁下,便张网从三面围捕,她一跃而腾空登上崖顶。主人更加害怕,决心非要捕到她。主人想“这个奴婢难道长着一付仙骨?后来,又觉得他可能吃了什么灵药,便叫人办好美味饭菜,放在她经常过往的路上引诱。这奴婢闻到人间饭食香味,果然来了将好饭好菜吃个净光。如此数日以后,她却不能再象以前那样轻捷腾飞了,便被主人捉到。经审问,她讲了原委,将自己每天所食的野草指给主人看,这草即是黄精。
黄精味甘而性平,味浓而气薄,入脾、肺、肾三经。古人认为,黄精属于芝草类,尽得土之精华灵气,故《五符经》谓之“戊己芝”,又因黄精可嚼食饱腹,所以南北朝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又称它为“仙人余粮”。
《本草纲目》言其"补诸虚,填精髓"。《日华子本草》言其“补五劳七伤,助筋骨,止饥,耐寒暑,益脾胃,润心肺"。《滇南本草》言其“补虚填精"。《四川中药志》言其"补肾润肺,益气滋阴,治脾虚面黄,肺虚咳嗽,筋骨酸痹无力,及产后气血衰弱。"
其得土之冲气,禀乎季春之令,故味甘平,气和无毒。土者万物之母,土得其养则水火既济。木金交合而诸邪自去,百病不生矣。功专补诸虚,安五脏。
药食同源
黄精既是药材又是食品,是卫生部公布的87种药食同源食品之一。
黄精喜欢阴湿的气候环境,在土层深厚,肥沃疏松,偏于湿润的半阴处生长得最好。这种环境土气淳厚,黄精因此得土气之精,黄为土色,精归肾藏,黄精的名字,也是强调黄精禀受和凝聚着土气的精华。
最初发现黄精可以吃或许就是食不果腹的平头百姓,他们遇到荒年灾年跑到山上找些树叶、草根之类的填饱肚皮,其中碰巧挖到了这种植物,它的块根又粉又甜便当粮食吃了,人们求生的本能使它后来自然就传出去了。
黄精甘美易食,凶年可与老少代粮,谓之余粮、救穷、救荒草。古往今来黄精一直被视为防老抗衰、延年益寿的珍贵中药,是很多长寿老人的保养妙方。
在古代养生学家眼中,黄精更是延年益寿的好东西,有“久服成仙”之说。大诗人杜甫有诗云:“扫除白发黄精在,君看他年冰雪容”,可见其对黄精之酷爱。
来自:思乡赣品
声明: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以普及黄精文化,助力黄精产业发展为宗旨。
若有问题,请联系我们及时进行处理。联系电话:15571595858,邮箱:1254385957@qq.com。
本网内容未经允许请勿转载!
黄精网-黄精数字平台 » 黄精传说故事《食黄精婢》
最新评论
感觉还比较靠谱
安化黄精发展的不错啊
黄精名不虚传啊
黄精还很漂亮呀。
黄精确实不错啊
好东西